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11月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及的,到现在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战略的主线。两年多以来,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今后一个时期,要将重点从“供给侧”转向“改革”,即要以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主线,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

经济研究表明,从供给侧的角度看,要素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所谓要素,是指所有企业(不分大小、不分性质、不分行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涉及到的投入,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资本、科技成果、制度等。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数据也将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从要素角度看,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可视为以上要素进行组合的过程;所有的经济成果(如GDP)都可视为以上要素组合的产出;所有的产业结构甚至经济结构也都可视为以上要素组合的外化形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要素的重要性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在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起着主要作用。但在经济增长的中高级阶段,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则是决定一国经济能否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和根本性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急需破解过去粗放经济增长中所积累的一系列了结构性问题。就以上要素而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活力不足、流动不畅、质量不高的问题,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之势。从前两年供给侧结构性的实践上看,很多问题都也指向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扭曲这一深层次的矛盾,需要加快改革。

挖掘人口潜力,提升人力资本。人是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因素。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减退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深入挖掘人口潜力、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已成为一个大问题。长远而言,要调整我国人口政策,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放开二孩”后,还应动态推进,后续优化,严密监控政策效果,做好应对不同情况的政策储备。适时将以计划生育为核心的人口控制政策,过渡到以优生和提高人口质量为核心的人口战略上来。近期而言,要尽快将延迟退休政策付诸实施,尽快完善与人口流动密切相关的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真正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制度改革关系到重大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长远谋划、审慎推进。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权属不明、流动不畅等方面。应当尽快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的有关精神,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的权能,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和途径。全面推动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确权、流通、转让、租赁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探索农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区域户有所居的多种实现形式。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

深化金融改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失衡、功能不全,长期累积的风险有所增加。如何防止系统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已成重中之重。深层次而言,我国金融领域的问题根子还是在垄断程度较高、融资渠道较单一、监管机制不适应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上面。应当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改革,适当降低国家持股比例,提升社会资本持股比例。要加快民营银行的发展,积极发展一大批社区银行、村镇银行,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银行业生态体系。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继续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覆盖全国的各类产权交易市场、“大资产管理公司”等。要改革金融业监管体系,加强不同监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与相互协调,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实施分地域、分层监管。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今日之中国,创新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当务之急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在高端“买不来的技术”领域靠原始、自主创新艰难前行,在中高端依靠全面开放和“拿来主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集成创新”结合,最终建成“创新型国家”。与此同时,还必须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科研成果转化办法、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为创新培养更多人才。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强大的创新激励。

简政放权,营造激发微观经济活力的制度环境。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表明,在促进经济繁荣的过程中,政府可以而且应当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从全社会的视角看,政府发挥作用主要依靠的是制度供给与制度创新。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应当进一步简政放权、破除一切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陈规陋习,真正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要改革政府部门的监管方式,从事前审批为主更多地转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要优化政府对企业和社会的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加快推动全国统一的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建立覆盖所有法人、自然人的全国性信息信用系统,执行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为全社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指基于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所产生出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二是传统产业在“触网”后所打开的新空间、新领域,不仅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而且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从相当大的程度上讲,数字经济的发育发展程度,是衡量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的第一大国,截至 2017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7.51 亿,比整个欧盟的人口数量还要多;互联网普及率为 54.3%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 高达 96.3%;在世界上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占了四家。互联网经济形态已由早期以IT设备制造、软件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过渡到建立在DT(大数据)、“云网端”等新型基础设施之上的数字经济时代。展望未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一个巨大的幕布正在徐徐拉开。只要抓住数字经济所带来的不可限量的增长空间与机会,我国就一定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话题:



0

推荐

冯俏彬

冯俏彬

17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财政部科研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2006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访问学者;2007年获第三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2012年获第五届全国财政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要从事公共财政、政府预算和应急财政方面的研究。电邮:qbfeng666@163.com。本博客文章、观点,与本人所在单位无关。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