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民的屏息等待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很多。但我以为,在这5000字的公报中,最宏亮、最令人振聋发聩的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是的,“决定性作用”,不是我们一直习惯的“基础性作用”、不是带点勉强的“主体”作用,而是“决定性作用”! 这是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困扰了中国人30多年老问题的最新、最有力的回答。这一回答比要求的更多、比预料的更快!
这一表述清楚地表明,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市场最重要。长期以来,各方谈到市场作用的时候,虽然都承认市场是基础,但常常认为,打基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我们有比“造基础”更重要的任务,比如“赶超”。所以,当务之急是“干起来”,而不是慢慢去建设那些需要长久时日的市场运行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我们必须要慢下来、要回过头来去将市场机制的建设、完善这样的“基础性”作为第一重要的任务!
这一表述清楚地表明,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市场第一、政府第二。再也不能用市场发育不成熟作为政府干预的借口了,即使市场真有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政府要做的是,想办法将其完善补全,而不是自己亲自上阵干起来。即使是在那些必须要政府发挥作用的方面,也要以尊重、保护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为前提。政府干预是不可缺少的,但绝不可以发展到“政府替代”。
这一表述清楚地表明,对当今中国而言,重要的不是老谈要克服“市场失灵”,而是要注意发挥“市场有效”。将市场的还给市场,政府收住手、止住步,保持一份对于市场的尊敬、一份敬畏,承认市场的复杂性,承认人为计划永不可能跟得上千千万万个体无时无刻进行的分散决策,承认市场在自发运行中自有其秩序之美、自有其公正之美。
这还意味着,我们再也不用为有没有“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这样的说法纠结了。曾几何时,各方面大谈所谓的“中国模式”,尽管见解不完全相同,但一个共同之处在于,均承认中国是一种“政府+市场”的经济,这种模式中经济学教科书中没有,在其它国家没有,但在中国改革开往30多年的历程中, 中国又经济确确实实是这么成长起来的。所以到底有没有一个中国模式,令人十分纠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等于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年中国所走过的发展道路,与其它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一样,有共同性、有规律性的一面,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基础、要件、规律,其实是不分中西、不分党派的,自有其内在一致之处。至少就市场经济而言,是有普适意义与基本规律的。
我们走在大路上!让我们为市场鼓与呼!!
(2013/11/13)
0
推荐